雪过天晴将近一个星期,阳光从蔚蓝色高空直射下来,北京大街的路面除了稀稀落落的道道黑泥,难以觅到雪迹了。
小巷里、屋顶和树稍上还是被煞白的雪覆盖着,仿佛这里隆冬依旧。其实,这在北京的阳春三月是最普通不过的景象了。
热爱雪和阳光下的北京人此刻非常舒畅,伊丹也是。
不是吗?
伊丹快活地跑出家门,穿过窄窄的报子胡同,跑到西四大街街面。欢快的外表下,包裹着一颗又兴奋又紧张的心。
说好下午两点,陈海涛邀请她先去宾馆打宝龄球,吃晚饭,再去看她最喜欢的大牌歌星黎明的歌迷见面会,听说单单一张票就很贵,这可是两张票呀。
在得到邀约的时候,伊丹嘟囔着,陈海涛笑而不语,这是他特地给她买的。打保龄球也是奢侈的运动,一局下来也是百十来块,保龄球场馆很多设在宾馆的健身馆。
几乎每天伊丹都要到夜总会表演,几乎每次陈海涛都要到场,看完演出会在伊丹和父亲相聚的空挡,和伊丹聊上几句。
几次约请都被伊丹谢绝,陈海涛痴情不改。挡不住陈海涛的热烈追求,和伊丹潜意识中对有钱男人羡慕,她的戒备心慢慢解除了。
陈海涛很关心伊丹的演艺生涯,曾经建议她尝试载歌载舞,说这是流行趋向,现在不少歌星只会唱歌,缺少优美舞姿,能歌善舞的人太少了。
伊丹的嗓子说起话来又高又尖,尽管没有经过从小的声乐训练,现在开始也不晚,经过一时间声乐培训,陈海涛说,可以唱甜美的流行歌。
一个生意人忙里偷闲,竟懂得这么多。伊丹钦佩得五体投地。
陈海涛就是这样的商人,要达成某项结果,会想尽一切办法,动用一切手段。
这不,除了天天坚持到来,他也很会心疼人,对伊丹大献殷勤,更是让伊丹感觉贴心。
每次陈海涛见到伊丹都随时送些小饰物;邀请伊丹出游,时常给她意想不到的惊喜,让伊丹受宠若惊,扬眉吐气,满足了伊丹的虚荣心。
当一星期前夜间纷纷扬扬下大雪的时候,伊丹们的表演接近尾声。掌声中伊丹们谢幕,踩着轻快的舞步退回后台。
陈海涛一如既往等在那里。他现在和伊丹已经混得很熟了。
“外面雪下得太大,我送你们回家吧。”陈海涛盛情相邀。
“没关系,我和父亲一起走很方便。”伊丹很见外。
“外面雪很大,还是我送你们。”陈海涛不由分说,随着伊丹来到父亲面前。
平时都是伊丹乘公共汽车来,由父亲骑自行车带着她回家。今天大雪分飞,父亲也是乘坐公共汽车来的。
陈海涛礼貌地和伊丹父亲打招呼,执意送父女俩。他跟在父女身旁走出宾馆,截了一辆红色出租车。
车上,父亲饶有兴味地不断了解陈海涛的个人情况,伊丹由此判断他大概是杨军的同学。
鞋生意已经很有规模,现在他委托弟弟打理,自己做起一家投资公司的老板,专门向有前途企业参股并提供资金帮助,下一步有涉足房地产开发的打算。
陈海涛自信而诚恳地向伊丹父亲介绍自己的企业,解释资金运作背后的理念,诸如不能把鸡蛋只装在一个篮子里,要分别放到几个篮子中,在商业上叫做分散风险,钱生钱省时省力,来钱快于做生意云云。
伊丹静静地听着,嘴上没说话,心里别提多高兴了,她感觉出父亲挺喜欢这个年轻人。
此后几天,陈海涛接替了伊丹父亲的任务,每天早早到伊丹家打车送伊丹去夜总会,晚上又送她回家。
伊丹全家都很高兴,尤其是伊丹母亲更是笑逐颜开,他们看得出陈海涛在追自己的女儿,他们更喜欢收入丰厚、事业有成、知书达理的陈海涛。
伊丹把他作为知己,后来竟亲近到无话不说的朋友,不知不觉感情之舟向陈海涛倾斜。
差距显现出来了。
杨军虽然对她的前途、她的演出也关心,只是问问而已,从没有过建议。杨军更多的是各种杂事缠身,让伊丹跟着焦虑不安。
随着跟陈海涛交往的加深,杨陈二人的反差越来越大,以至于杨军在伊丹的头脑中被淡忘,偶尔想到杨军,也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。
伊丹穿的浅驼色羊绒大衣是她和杨军在刚入冬时,忙里偷闲逛街,在王府井百货大楼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