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元先生。”
“是元先生吗?”
忽然,一阵叫声传到了元白的耳朵里面,元白朝着叫声的方向一看。
一辆花白的驽马拉着的素色马车正停在路边。
马车上面的窗布已经被掀了起来,谢知秋正探出头来下向着元白呼喊着。
“元先生,请上车来。”
……
谢知秋当初在离开太原府以后,就一路疾驰到了京城。
到了京城的当日,谢知秋就拜托在京城当官的友人向皇帝递了折子。
折子里面写上了元白对于商业改革的办法,还有自己在路上琢磨出来的一些想法。
收到谢知秋折子的皇帝连夜将谢知秋叫到了宫中,询问了有关改革的各种问题,谢知秋都是对答如流。
本来就已经被谢知秋打动的皇帝,在第二天的时候,就收到了太原府知府张景泰的奏折。
奏折中说的分明,张景泰认为这是一次机会,一次难得的机会。
此时大晋年年风和雨顺,连年丰收,正是改革的最佳时机。
而且张景泰在奏折中声称自己已经和谢知秋商讨过这个法子,觉得非常可行。
张景泰是皇帝年少时候的伴读,也是皇帝的心腹大臣。
可以说张景泰的折子就是压到皇帝犹豫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但是改革不是说改就改的,最近一些日子,张景泰一直待在城外一个友人的庄园之中,每日里完善改革之法,时不时的就进宫和皇帝商讨。
直到最近,改革之法才彻底落实下来,。
张景泰也都给自己在京城中的和全国各地的友人都去了信,安排好在今日大朝会之中,将改革之法公布出来。
所以今日一大早,谢知秋就从城外的庄子上出发进京,就是为了参加今日的大朝会。
马车内,谢知秋一脸的激动之色。
“陛下决定在元日前的最后一个大朝会之上将事情定下来,争取年后就可以开展。”
元白也是面露喜色。
“恭喜知秋,终于可以做想做之事了。”
“在下能有今日,全是凭借的先生的计策。”
“吱”
马车在进城不久以后,就停了下来。
元白掀起帘子一看,马车却是停到了一处小宅子的门口。
“元先生,这里就是我在京城的小宅子,虽不是什么豪门大宅,但确实胜在幽静安宁。”
“您在这里居住着,待我大朝会完毕以后,事情定下来了,我在来拜访您。”
元白淡然的笑了笑。
“那好,我就在此地等候知秋的喜讯了。”
“借先生吉言。”
元白站立在小宅子的门口目视着谢知秋的马车远走。
小宅子的管家也陪同着站立在一旁,直到马车看不见了,元白才开口道,“进去坐着吧,不足半日,你家老爷就有好消息传来了。”
“咚咚咚”
一阵悠扬深远的钟声从宫中传了出来。
这个钟声和真武庙的钟声不一样。
真武庙的钟声是空灵的,听完以后给人一种被洗涤一新的感觉。
宫中的这个钟声却是肃穆大气,又浑厚绵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