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模样,和赵芳菲往布庄的方向走去。
躲在小巷墙角处的青叶忍不住呼出一口气,心道好险,差点就被发现了。
宁安镇上统共两家布庄,一家是当地镇上的人所开,名叫王氏布庄,他家料子大多以棉麻绢纱为主,品质不高,但胜在便宜,落雁山附近的村民都会去光顾;另一家叫郭氏绸庄,光听名字就知晓等次不同。
再说说那郭氏绸庄,当家的姓郭,别看他如今穿金戴银大腹便便一身富态,往上数两代也是庄稼汉,真正发家还是靠郭永年的爹郭会,而谈起郭会就不得不提到他与赵家的渊源。
这个赵家正是赵芳菲和赵芳芊的“赵”,当年郭会做生意赔光了家底,日子过得穷困潦倒连口饭都吃不上,拖家带口去大街上讨饭。
“喏,就是这条街。”赵芳菲朝郭氏绸庄的门口呶呶嘴,李月和郭秀才的婚事告吹,她也不怕李月知晓,“我们家那会儿不像现在这般穷苦,那姓郭的就看准了你外公兜里有钱耳根子软,求着跟他借钱。”
李月嘴角微抽,不敢置信道:“他们素不相识,就借给他了?”
“借了啊。”赵芳菲说起这事就来气,“也不知那郭会给咱家里下了什么降头,你外公和你娘一个两个都帮衬着他说话,最后咱家借给他八十两银子。”
“八十两?”疯了吧!
试问谁会借给一个乞丐八十两银子让他去做生意的?不是脑子有病就是圣父圣母转世!
现代好歹要先看看生意企划,在古代连方案都不用了,全靠嘴皮子吹?
而且李月万万想不到,这其中居然还有她娘的推波助澜,如今想来原主的软弱和忍气吞声也不是没有缘由的,有这样的圣母娘,她硬气得起来才怪。
赵芳菲冷笑一声:“听着就气对吧,我当时年幼不懂事,只知道家里为八十两银子吵翻了天,一直到后来郭会生意有所起色还了本钱才歇停。”
李月暗暗点头,还能还钱,说明郭会此人心肠并不坏,至少守信。
赵芳菲也道:“郭会是个有本事的,也知感恩,你和郭秀才的婚约也是他在的时候定下,只可惜好人不长命,他常年劳苦奔波没几年就病逝了,把家产都留给了郭永年。”
郭永年做生意头脑不及郭会,如今却能把郭氏绸庄开到县里,其中用了什么手段旁人不得而知,但他的儿子郭明轩郭秀才性格很是一言难尽。
李月回想起来就感到一阵恶寒。
说起来郭秀才就住在宁安镇上,希望不要倒霉遇到。
王氏布庄就在郭氏绸庄斜对面,两家颇有互相抢生意的味道,不过店内档次不同,几年下来倒也相安无事。
“哟,两位要看点什么?”老板脖子放下布尺,笑脸盈盈将李月和赵芳菲迎进店门。
赵芳菲笑道:“给我侄女做两套衣裳,要棉布的。”
“那您看看这颜色如何?”老板挑出布匹,撕开一角给赵芳菲看,“桃红最衬您侄女这般年纪了,更何况您侄女花容月貌,能压得住布料的艳丽。”
赵芳菲拿起往李月身上比划,觉得着实不错,能衬得李月皮肤更加白嫩。
李月连连摇头,推拒道:“不不,太显眼了,老板还是给找匹素淡耐脏的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