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这一切的愿景,都因征伐百济之战而破灭。
按武德令,三万户者为上州,不满两万户者为下州,居中者为中州。
苏定方于成山率军渡海,成山所在登州及最近的莱州俱是下州,是以统筹粮草辎重的工作就交给了人力更充沛的青州。
正好青州刺史刘仁轨还是京官外放,办事能力接触过的相公们有目共睹。
李弘凭着赵给事唠叨的话语分析至此,正巧此时,前去寻找备案卷宗的文书回来了。
赵给事接过,略略翻看几眼,转交给了李弘。
“正则奉命督海运,运输粮草辎重,然则船队遇风沉没,死伤严重。殿下,此为监察御史袁异式前往青州审讯正则后的奏疏。”
正则是刘仁轨的字。
李弘接过奏疏,见奏疏上云:“……时海风多变,仁轨因朝中催促,遂令船队出海……”
看到此处,李弘突然想起了第一次观政那天宰相专用膳堂中的小小争执,门下侍郎许圉师与吏部尚书李义府不正是因为海运小吵了两句吗!
“这是贬刘正则以白身随军的政令……”
“嗯……”李弘接过,翻开后才注意到,上面还有这位赵给事的赞同签字。
“臣曾听闻刘正则坐失船罪后,李尚书曾谏言‘不斩刘仁轨,不足以平民愤!’相比李尚书还在记恨刘正则当初的秉公执法,好在圣人未纳其言。”
“……赵给事慎言,当心隔墙有耳,卿就不怕也被记恨上?”一听赵给事吐槽李义府小心眼记仇,李弘当即失笑,揶揄道。
“老臣两袖清风,有什么好怕的,《论语有云,无欲则刚。”
给事中为门下省要职,赵给事能当这么多年的给事中,岂是看起来那么好相与的,李弘觉着,他大概知道李义府对自己不敬的事了。
李弘笑了笑,没再说啥。
赵给事也不在意,又指着一份存档的文书说道:“这是前日圣人所发任命刘正则检校带方州刺史,暂代已故熊津都督王文度掌百济旧地的文书存档。”
李弘摊开,果真又在上面看到了赵给事的签押。
“殿下不必忧心,以正则之才,定可守住百济,待援兵一致,届时百济叛乱自息,怕只怕战乱来自百济之外……”
李弘追问,赵给事却只说是猜测,不再多言了。
还算满意地离开了门下省,回去的路上,李弘问裴炎道:“卿可知赵给事的名讳?”
“臣只知赵公名仁本……”
赵仁本……绝不仅仅只是个普通的给事中……李弘心中感慨。一般的给事中,哪敢说权势正盛的李义府的坏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