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第二日,熊家就全数搬出了东三里河的熊府。熊廷弼在万历三十六年(1608年)开始任辽东巡按,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开始经略辽东。扎根辽东十几年,再怎么说清正,积攒的家财、蓄养奴仆家兵都不会是小数目。
天启二年(1622年)熊廷弼被下狱,家人为了救他散尽了家财,尤其是一项侵盗军费的罪名,不但要疏通关系,更要往里面填补“侵盗”的军费。所以这时候熊家除了还有几处没卖掉的房产庄园,银两珠玉这些通货是真的所剩无几了。还好原来养着的一大群奴仆家兵,已经散得差不多了,也不知道该说是祸还是福。
本来搬新家,总得先好好收拾收拾,寻个吉日再搬进来,母亲崔氏也是这个意思。但李遇不知道从哪里寻了个道士,算卦说当天就是吉日,整得根真的似的。李沅知道老爹是真喜欢这大宅子,还有就是不想再住在会馆里。
搬就搬吧,也容易,爹娘两个来的匆忙,本来就没带多少东西。一会熊府的门额已经换上了李府。但这三进的大宅子,里面只有几个人:李遇、崔氏、李沅、七叔、湘琴、宝庆,加上新加入的墨洵。
李遇和崔氏住正房的西边,李沅带着湘琴暂时住东边。宝庆、七叔住东厢房,安排墨洵住西厢房,过段时间正式和熊二小姐成亲了,给他们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。
真是空旷,这大宅子再住个百八十人也不在话下。后院是李家内眷孩子住的,当然不能随便往里面放人,现在东西两厢还和空着没区别,门前一进的倒座房完全没住人。
现在管事、门房都没有安排,这些虽然是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下人,但是不是知根知底的人你还真不敢用。宅子里杂役更是一个没有,打扫端水做饭都还没个专门的人。
现在人少,端茶送水还好办,湘琴辛苦一点。厨房没人让饭店定时来送,一个这么大的宅子很久没有清扫整理,肯定也不是自己这几个人能做好的,李沅让七叔去街上找人来做。
慢慢整理吧……算是在京城开始正式立足了,家安下来,一切都可以开始了。
崔氏支使李遇带着宝庆回易州老家一趟,把原来家里放心可用的丫鬟仆役带些人上京,原来的宅院田地也托付家族信得过的看顾,付给银钱。崔氏本人,当然是居中主持大局了!
“立新,熊大人还有些话,让我带给你。”
李沅见墨洵来找自己,就知道肯定是熊廷弼还有交代,他不会孤零零地就交给自己一个女婿。湘琴上了茶,顺手把门带上,其实也没什么好带门的,就这么几个在……
“墨兄大才,希望跟着我不会屈了你,私下里你叫我的名字就好了。熊大人还有什么交代?”
“是,立新……李沅,熊大人在辽东多年,家兵还是有好几百的,熊大人遭难后,兵饷自然难以为继,走的走逃的逃,现在还有六十多人。”
“熊大人御下有方,这时候能还能留下六十多人已经难得了。”
“也不尽然,这六十人多是熊大人在辽东收容的无家可归之人,没有家人牵绊,也就更能留下来。”
“嗯……”
“其实我也是熊大人收留的,我家本来是抚顺的大族,十年前建奴来犯,整个家族被劫掠一空,我在县上进学,才幸免于难。战后熊大人收留了我,看我是个秀才,留在账下听用,一直到现在。”
“你不一样,你是看上了熊二小姐……十年前,熊二小姐才几岁吧,你是哪个时候就看上人家了?”
李沅见墨洵在坦白过往,表明心迹,就岔开了话题,打趣他和熊二小姐的事情。墨洵现在是独身一人,父母不在,李沅是猜到了的,不然也不会和熊二小姐的婚事自己就定下来。